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真实的基督教附录 #40

40.谁能否认宇宙是

40.谁能否认宇宙是为了人类而创造的,以便从中可以形成一个天使天堂,神在那里可以住在祂荣耀的权柄中?为了促进并实现这个目的,除了宗教,还有什么中间原因呢?除了与神同行外,宗教还能是什么呢?此外,宗教就像一粒种子,在属灵事物上,并通过属灵事物在道德事物上,又通过后者和前者在文明事物上产生公义和真正的渴望,由此产生公平和行为。因此,为叫人们可以知道拥有宗教信仰的人是何品质,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何品质,有必要说明一下。拥有宗教信仰的人在属灵事物上就像一只鹈鹕,用自己的鲜血滋养它的幼雏;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在属灵事物上就像一只秃鹫,在处于饥饿状态时连自己的后代都吞吃。拥有宗教信仰的人在道德事物上就像在巢中与自己的配偶同在的一只斑鸠,坐在它的蛋上或幼雏上;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在道德事物上就像鸽笼里的一只鸢或鹰。拥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政治事务上就像一只嘴里叼着一串葡萄的飞翔的天鹅;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政治事务上就像一只嘴里含着毒草的蛇怪。拥有宗教信仰的人在司法事务上就像一个骑在宝马上的保民官1;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在司法事务上就像阿拉伯沙漠里的一条蛇,嘴里咬着它的尾巴,在马上把自己紧紧卷起来缠绕骑马的人。拥有宗教信仰的人在其它一切文明事务上就像一位王子,一个国王的儿子,展现出仁爱的标志和真理的恩典;而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就像冥王宫廷入口处长着三个头的冥府守门狗,或地狱三头犬,从它的三个口中吐出乌头(野生植物,根有毒)来。

注:1.保民官,tribune,亦译保民平民官,古罗马时期维护平民利益的一种特殊官职。

真实的基督教 #264

264.摩西五经所记

264.摩西五经所记载的事能证实,在圣言时代之前,祭祀敬拜是众所周知的事,并且在圣言通过摩西和众先知被赐给以色列民族之前,人们通过耶和华的口说预言。从以下经文明显可知,祭祀敬拜是众所周知的事:
以色列人被命令去拆毁外邦人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像,砍下他们的木偶。(出埃及记34:13;申命记7:5;12:3)
住在什亭的以色列人开始与摩押的女子行淫;他们叫百姓来,一同给她们的神献祭,百姓就吃她们的祭物。(民数记25:1-3)
来自叙利亚的巴兰筑坛献牛羊。(民数记22:40;23:1,2,14,29,30)
他还预言主,说:
有星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民数记24:17)
巴兰还通过耶和华的口说预言。(民数记22:13,18;23:3,5,8,16,26;24:1,13)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知,外邦人也有神性敬拜,几乎和通过摩西为以色列民所设的敬拜一样。摩西五经中的一些话清楚表明,神性敬拜甚至在亚伯拉罕时代之前就已存在(申命记32:7,8)。从撒冷王麦基洗德的情况看得更清楚:
他带着饼和酒,为亚伯兰祝福;亚伯兰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给他。(创世记14:18-20)
麦基洗德代表主,因为他被称为至高神的祭司(创世记14:18)。在诗篇,经上论到主说:
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诗篇110:4)
正因如此,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因为它们是教会最为神圣的事物,正如它们是圣餐中的圣物。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许多现存迹象表明,在以色列圣言之前就有一部圣言,该圣言是这类启示的源头。

真实的基督教 #273

273.有些人认定并

273.有些人认定并证明即使没有圣言,人们也能知道神、天堂与地狱的存在,以及圣言所教导的其它事。凭圣言与这些人争辩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不信圣言,只信他们自己,故只能凭属世理性之光来与他们争辩。用你的理性之光探究一下,你会发现人有两种生命官能,即所谓的理解力和意愿。理解力服从意愿,而非意愿服从理解力。因为理解力只是教导并指出当通过意愿做什么;这就是为何许多人在理解道德问题上比其他人心思敏锐,却不照此生活。如果这些道德是他们所意愿的,情况就不同了。若进一步探究,你会发现人的意愿就是他的自我,而自我生来就是邪恶,是理解力中虚假的源头。
你若得出这些结论,就会发现,人凭自己不愿理解除了来自其意愿的自我之外的任何事,并且如果这是他知识的唯一源头,其意愿的自我就不愿去理解除了自我和世俗的事之外的任何事。在此之上的一切事都笼罩在浓重的黑暗中。例如,当仰望月亮、太阳和众星时,他若不思想它们的起源,只会认为它们自行存在。这种思想难道会比世上许多学者的更深刻?这些所谓的学者尽管通过圣言知道万物都是神造的,然而仍将它们的起源归因于自然。如果这些人从圣言那里什么也没学到,那么他们会有什么思想?你以为古代智者,如撰写神与灵魂不朽的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塞尼卡等人获得这种观念主要靠的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不!他们是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这种观念的,而这其他人起初是从我前面所提到的那本古圣言(264-266节)获知的。属世神学的著述者们也不是靠自己获得这类观念的,他们只是通过理性演绎来确认他们从拥有圣言的教会那里所学到的东西,有可能其中一些人只是确认,却并不相信。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